企业创新不能脱离商业模式本质
线上炒股配资公司_股票配资平台网_配资平台代理
线上炒股配资公司_股票配资平台网_配资平台代理

线上炒股配资公司

企业创新不能脱离商业模式本质

发布日期:2024-02-19 12:47    点击次数:65

  如果有一个企业创立至今从未盈利,2016年至2022年期间累计亏损149.6亿美元,资产负债率119.34%,净资产为负,相信大多数有基本商业常识的人都不会进行投资。但是当这个商业模式被包装上共享经济、SAAS服务、社交空间、智慧办公生态圈等华丽的关键词再伴随顶级风投机构加持时,又会有许多人被蒙蔽双眼,忽略了其商业本质。

  WeWork正是这样一个商业上的“奇迹”。在巅峰时期一级市场给出的估值报价是470亿美元,即使在2021年“失血”上市后,市值也一度高达94亿美元。而在今年8月,WeWork在Q2业绩中称,严重怀疑公司能否持续经营,当前公司面临持续亏损和办公空间会员不断取消租约的处境。近日,外媒传出WeWork将申请破产的消息,截至11月2日,WeWork股价持续下跌至1.1美元,市值不足6500万美元,距其上市首日市值跌幅达99%。

  抛开其大肆宣传的共享经济、互联网科技的外衣,WeWork的本质还是“二房东”,主营业务一直都是办公室租赁,从房东那里租来各种办公楼进行改造,再出租给企业和个人。WeWork主要面向初创公司的办公人群,通过租金和会员费等形式收取费用。这样的模式属于重资产业态,他们需要先租下房东的房子,因此手中的现金流必须充足。再通过向企业或个人短期租赁来赚取差价。但由于短租需要长期拉新,也产生了大量成本,抗风险能力极低。

  WeWork的商业模式并不具备互联网模式中关键的双边效应,用户不会因为公司有更多的办公室地址而去购买更多的服务,公司也没办法凭借更多的用户在和房东的谈判中争取更好的价格。其商业模型还是要靠单位租金乘以面积乘以出租率减去租金和运营成本来赚取合理的差价,所以其商业本质在于如何通过精细化运营来尽可能平衡好运营成本和单位租金,以及尽可能建立一定的品牌和口碑来保持较高的出租率。而在WeWork的故事中似乎看不见其对“二房东”商业模式本质的尊重,而是一味追求互联网式的烧钱扩张,上市时员工高达12500人,而从出租率数据来看,70%出头的出租率甚至比不过一般的商业地产运营商,所以连年亏损似乎是定局。

  WeWork创始至今累计融资超过200亿美元,仅软银一家就投资超过100亿美元,也正是这笔投资,让软银创始人孙正义“晚节不保”,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孙正义投中“阿里巴巴”是否只是运气使然。

  在WeWork创始人诺伊曼把共享经济的故事越讲越大、四处融资时,孙正义正在筹集史上规模最大的私募基金——软银愿景基金。在科技领域,孙正义可能是资历最老的“投资大师”。在2000 年,他成功押宝阿里巴巴,用2000万美元换来了阿里26%的股份,到2014年阿里上市,这笔投资的价值接近750亿美元,造就了软银和孙正义近30年的传奇。孙正义的投资风格以简单粗暴著称,他常常靠直觉作判断,而不经常算细账。其实早在2014年,软银就曾考虑过投资 WeWork。当时诺伊曼和孙正义有过接触,但孙正义的下属在研究之后,认为WeWork的本质仍是一家“二房东”,而不是科技公司,估值太高。2016年,原本已经到退休年纪的孙正义,从沙特那里获得了一笔600亿美元的资金承诺,让孙正义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同样具有“雄心壮志”的诺伊曼。

  按照诺伊曼的故事愿景,他计划用5年时间,让WeWork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公司。届时WeWork的租客数量将从42万增长至1400万,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美国互联网从业人数的三倍。算上房地产开发和物业服务,诺伊曼预测2023年WeWork的收入将达到3580亿美元,远超包括苹果在内的硅谷科技巨头。这样一份夸张的增长计划,并没有吓到孙正义。相反,他认可了诺伊曼“做增长”的思路。他在诺伊曼五年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为WeWork规划了一份十年增长计划。孙正义认为,到2028年,WeWork应该拥有超过1亿名租客,主营业务收入实现5000亿美元。

  而这笔投资最后的结局是孙正义与诺伊曼反目成仇,孙正义认为是后者领导无力导致WeWork惨案,将诺伊曼以10亿美元的退休金为代价赶出了管理层。而诺伊曼也毫不客气,于2020年5月把软银告上法庭,指责软银没有执行向他和WeWork其他早期投资方购买价值30亿美元股票的协议。但无论两人的斗法以何种方式收场,都改变不了WeWork最终走向破产的结局。

  正如查理·芒格所说的,财富管理行业让大量聪明人变得“疯狂”。无论是股票投资还是风险投资,巨大的诱惑亦或是疯狂的野心都容易让人丧失“常识”,时刻保持理智、尊重商业规律,才是投资界永恒的圣杯。

  (作者为财经评论员)